為什么說蒂姆?庫克是一位出色的CEO?
大約三年前,當蘋果公司(Apple)的股價從101美元跌至55美元(拆股后股價)的時候,認為蘋果董事會應該會炒掉其首席執行官蒂姆·庫克(Tim Cook)的文章不勝枚舉。
當時,批評庫克的文章層出不窮,這些文章通常沒有對蘋果進行全面的認識,或者只是拿它的股價走勢試圖去證明這只股票表現不好,比如《福布斯》撰稿人杰伊·索梅尼(Jay Somaney)此前發表的一篇文章(注,我持有蘋果股票)。
一位CEO是否優秀應該從很多標準來判斷,公司股價只是其中之一。
以下,我將從六個方面來證明他是一位優秀的CEO,以及另外兩個他做得很一般的方面,并分析了自庫克擔任該公司CEO以來其股價的走勢。
高管招聘可能并非庫克的優勢之一
從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來看,我認為,庫克在高管招聘方面獲得的成績好壞參半。
雖然我認為,他在大多數員工招募上的表現都非常不錯,但在聘請約翰·布羅維特(John Browett)擔任該公司零售主管短短幾個月之后,又把他炒掉,卻不是件光彩的事情,而安吉拉·阿倫德茨(Angela Ahrendts)的表現還有待觀察。
蘋果解雇斯科特·福斯特(Scott Forstall)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,從積極的一面來看,它可能幫助蘋果更加接地氣,但同時蘋果可能也失去了一個非常強大的開發人才。
蘋果文化已經發生改變
蒂姆·庫克已經改變了蘋果的文化。在許多方面,要判斷這是好是壞還為時過早,但是我卻傾向于認為這是好的。
看起來蘋果似乎變得更加接地氣,不像以前那么高傲,它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(地圖業務就是很好的例子)。
它推出了禮物匹配計劃和蘋果全球志愿者項目,最后,該公司,尤其是庫克,談起了社會問題。
運營執行一直表現出色
庫克因其運營能力而聞名。你可能會關注從毛利潤率到庫存周轉率的幾乎任何一項指標,你會發現,表現超過它的公司并不多,假如有的話。
有鑒于蘋果公司在2015財年售出逾3億部電子設備(不妨想想,這一年里每天都售出將近100萬部),管理那么大規模的運營是多么富有挑戰。
戰略:堅持小規模收購
對于蘋果公司的戰略,我一直喜歡它的一個方面在于,它不會進行大規模收購。除了以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Beats之外(我不能肯定結果如何),庫克不停地收購有利可圖的較小型公司。
我已經見到太多科技公司完成的大型收購未能達到預期,有鑒于文化匹配是如此重要,再加上蘋果公司的文化非常獨特,所以蘋果公司發起的大型收購達不到預期的風險會更高。
最近的財務業績堪稱輝煌
在2015財年,蘋果實現營收逾2,330億美元(在四年內增長116%),毛利潤率增長40%(四年以來基本持平),凈利潤逾530億美元(增長106%),每股收益增長133%,不計入派息和股票回購,自由現金流超過700億美元(增長110%),該公司擁有的凈現金流約1,440億美元。
雖然我相信,有些公司的增長要比蘋果更快,但是其基數卻要比蘋果小得多。同期,蘋果公司對研發的投入增長232%。
面對激烈的競爭,蘋果表現出色
蘋果公司在智能手機、平板和PC/Mac市場的表現繼續出色。毋庸置疑,雖然蘋果推出大屏iPhone手機較晚,但它的市場份額已經提高。
雖然iPad銷量在過去七個季度持續下滑,但它依然能夠保持領先的市場份額,看起來其任何一家競爭對手都沒能獲得增長。
該公司的Mac部門已實現連續八個季度的增長,其市場份額穩步上升。按絕對價值計算,由于Mac的市場份額偏低,我認為在蘋果公司通過iPhone,以及一定程度上通過iPad、從iPod建立起來的生態系統中,Mac將繼續幫助蘋果提高營收。
新產品和功能產品具有潛力
外界非常擔心,自庫克擔任CEO以來,蘋果公司還沒有推出任何新的驚世之作。眾多“果粉”似乎希望該公司每年開發并推出一款新的重量級產品,并從新產品上市的那一刻起就大獲成功。
雖然我并不指望蘋果的任何一款新產品都能實現iPhone的成功,但不要忘記,iPhone銷量達到1億部花了將近四年的時間。
我認為,如果Apple Watch想要成為一款標志性產品的話,它必須表現得更加出色,但至少要等到第三代Apple Watch上市,我們才能看出它的表現。直到iPhone 4于2010年上市后,蘋果每個季度的銷量才超過1,000萬部。
我相信,Apple Pay可能會繼續增長,而且對該公司意義重大。最近,我發現Apple Pay要比我收到的配了新芯片的信用卡好用得多。
這種芯片信用卡在完成一項交易時,要么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,我太快掏出卡片了,要么就是根本用不了,我最后要使用它的磁條。
由于不用輸入這張芯片信用卡的個人識別密碼(我甚至不清楚我這張卡片的PIN碼是什么),它降低了這些銀行卡的安全性。
如果蘋果能夠繼續增加它合作的金融機構,那么該業務應該會成為蘋果一個不斷增長的高利潤率收入源。
而如果蘋果推出一款點對點產品,那么對于Apple Pay而言,這應該會是一款非常不錯的附加裝置。
有關蘋果汽車的傳聞不絕于耳(該公司似乎的確在探索這一領域,因為他們聘請了大量這方面的人才),但是我不會因為這個原因去購買蘋果的股票。
事實上,我認為,如果該公司確實要推出汽車,那么它可能會在未來的十年拖累該公司的財務業績。
帶給股東的資本回報可觀
眾所周知,史蒂夫·喬布斯(Steve Jobs)沒有啟動派息,或者股票回購計劃。我認為主要原因是,蘋果與關門的厄運擦肩而過,加上該公司在2010年,也就是喬布斯去世的前一年,其現金余額開始大幅增加。
庫克已經啟動了派息和股票回購的計劃,目前的規模為2,000億美元。
雖然有人認為,股票回購計劃對于提振蘋果公司的股價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,因為他們的市盈率低于華爾街預期,但我卻認為,蘋果的每股收益會更低,雖然該公司會擁有更多的現金,但不會像擁有更高的每股收益那么有價值。
我認為,蘋果必須向股東返還現金,因為他們對研發的投入已經過多,而我并不認為,大型收購會對這家公司有很大幫助。
我的一個擔心是,很多人似乎都忽略了一個問題,蘋果公司在股票回購和派息方面投入了如此之多的資金,如果你把640億美元的債務計算在內的話,那么該公司目前在美國的現金余額(約460億美元)就變成負數。
除非蘋果公司決定將海外的現金調回美國,并支付額外的稅款,或者美國政府修改其稅法,使該公司受到限制,無法以更多的債務回購股票。
多年以來,蘋果股價表現優于大盤
蘋果公司的股價漲幅總是超過其他公司嗎?答案是否定的。正如本杰明·格雷厄姆(Benjamin Graham)說的,從短期來看,股票市場是一臺投票機,但從長期來看,市場是一臺稱重機。
事后擇優選出某些公司和它們的股價,并選擇時間段去支持某個觀點,這是很容易的。如果投資那么容易,所有人都可以變成億萬富豪。
我認為,最好把蘋果與標普500指數和納指作比較,而不是選擇一些股票進行對比。
而且最好也選擇一個跨越多年的時間段,而不是一年或以下,或者某一事件。
自庫克于2009年1月14日被任命為蘋果臨時CEO之后,該公司股價已累計上漲848%,相比之下,標普500指數和納指在同期的漲幅分別為148%和243%。
從庫克于2011年8月24日被任命為蘋果正式CEO以來,蘋果股價累計增長122%,標普500指數和納指同期的漲幅分別為77%和107%。
也許蘋果未能一直呈現出搶眼的走勢,但我認為,這是一個不錯的成績,因為它的市盈率遠低于標普500指數或者納指。
不深思則不能造于道。不深思而得者,其得易失。
名人名言- 曾國藩
- By Chuck Jones
- 2015-11-28
- 2812
- 公司新聞,網站開發,網站設計,UI